居民寧愿上網自診 家庭醫生服務為何難獲芳心
沙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醫生正與簽約了家庭醫生服務的居民交流。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張秀麗 吳瑕
近日,國務院醫改辦、國家衛計委等七部門發布《關于印發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指導意見的通知》。該《通知》提出,今年將在200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明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3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60%以上。
早在2014年3月,廣州就下發通知要求各區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并提出到2016年,基層衛生醫療機構開展覆蓋率要達到70%。但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轄區居民對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熱情不高,多個社區轄區居民人口簽約率不到10%。一些剛開始該項簽約服務工作的基層醫生表示,到今年年底,難以完成與轄區居民簽約率達15%的任務。
就醫特寫
老伯簽約家庭醫生享VIP服務
6月21日上午,62歲的伍先生來到海珠區沙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開藥,他直接到二樓的VIP區報到,而不用像其他病人一樣在一樓輪候就診。到了接診臺,護士幫忙接收資料,為他做了簡單的血壓測量等,便安排他就診。
伍先生跟其他病人享受的診療就診流程不一樣,原來是因為他簽約了沙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式服務,因此,他有了熟悉并掌握他身體健康檔案信息的醫生團隊。有日常身體健康問題,他可以咨詢簽約醫生;如需就診,跟簽約醫生提前預約即可,可以減少等候時間,且每次就診時間不少于8分鐘。
從問診到拿藥到離開,伍先生花了28分鐘,其中接近16分鐘是在跟醫生交流。對于他個人身體健康狀態資訊和保健建議,他都得到了醫生耐心的解釋和建議。談起這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伍先生表示滿意。他說,以前還擔心個人信息泄露,現在反倒沒有這方面的憂慮,反而更覺得放心了。“需要的時候可以電話咨詢醫生,簽約醫生如果解決不了我的問題,也會建議我到哪個醫院找哪個醫生看。這比自己盲目找醫生好多了。”
體貼服務
簽約后可享受9類免費服務
早在2014年,廣州市就發文要求各區推廣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廣州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工作方案》提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為轄區家庭開展健康管理服務,提供健康咨詢及用藥指導,就醫預約登記,轉介轉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重點覆蓋人群為轄區的老年人、兒童、孕產婦、慢性病患者、殘疾人等。
記者了解到,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內容大同小異。在北京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的一份《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協議書》上,記者發現,簽約居民需要提供家庭成員人數、成員姓名、家庭電話、手機以及家庭地址等信息。而作為服務方,簽約醫生也必須提供團隊責任醫生、團隊成員以及電話和手機等信息。
簽約式服務的內容包括九個方面,如為簽約家庭成員建立健康檔案、實施健康動態管理;為簽約家庭中65歲以上老人每年體檢一次等。值得關注的是,協議書上明確,這9類服務均不收取任何費用。
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內容(不收取任何費用)
●為簽約家庭成員建立健康檔案、實施健康動態管理;
●提供合理膳食、控制體重、限鹽、控煙、限酒、控制藥物依賴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預危險因素等健康教育;
●為簽約家庭中65歲以上老人每年體檢一次,體檢項目包括:血脂、血糖、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心電圖;
●為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高危群體進行用藥指導和隨訪服務;
●為育齡婦女提供優生優育、避孕節育、孕期保健指導和產后訪視服務;
●為0~6歲兒童建立兒童保健手冊和開展新生兒訪視服務;
●每季度對簽約家庭成員的健康狀況進行電話或上門跟蹤隨訪,實時制定健康生活指導方案;
●可提前預約就診,建立轉介、轉診綠色通道;
●提供建立家庭病床服務,為健康保健有需求的居民提供上門健康咨詢服務。
尷尬現狀
有人寧上網自診也不找家庭醫生
盡管可以免費簽約家庭醫生和享受9類服務,但是記者連日走訪市內多家社區醫院了解到,像伍先生這樣主動簽約并信任基層家庭醫生醫療服務的居民并不多。
對于家庭醫生的概念,家住越秀區寺右新馬路的姜女士還停留在香港連續劇中那些“富豪”隨叫隨上門的高級醫生,“以前看電視劇就很羨慕他們,不用像我們這樣排長隊看病。”然而,對于在自家社區的衛生服務中心就能和一名家庭醫生簽約,姜女士表示不解,“簽約了家庭醫生,我可以隨時打電話向他咨詢嗎?我外孫有什么發燒感冒,能不能直接找他開藥呢?”
記者到小區隨機訪問發現,像姜女士一樣,不少就診患者對于家庭醫生的概念很模糊。有的患者甚至表示擔憂,他們聽說協議簽約需要提供自己的個人資料和病情信息,擔心萬一資料泄露出去,會對自己造成困擾。
沙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王戎昕表示,很多居民還不了解家庭醫生的概念和作用。“舉個常見的例子,一般人身體不舒服,或者是對疾病知識有疑問,第一時間上搜索引擎查詢。往往是憑借著查到的雜亂信息,自己揣測或者根據癥狀對號入座。他們沒能想到,家庭醫生能夠幫助他們,給他們提供更系統完整的健康指導和疾病咨詢。”王戎昕表示,這是他們日常工作中常面臨的尷尬情況。
推廣窘境
多家社區醫院簽約率不高
《廣州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工作方案》要求,家庭醫生式服務的城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016年達到70%;2017年達到90%;2018年達到100%,覆蓋轄區所有街道和鎮村。可記者走訪了解到,居民對家庭醫生服務的接受程度仍不高。沙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啟動家庭醫生服務方面走在全市的前頭,轄區6.6萬人口,2013年5月至今,簽約量還不到六千,簽約率不足一成。
家庭醫生簽約率不高的情況,也是廣州其他社區醫院同樣面臨的窘境。越秀區大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2014年7月也開始了家庭醫生式服務。截至今年5月底,大東街共有2459人簽訂了協議,以大東街轄區內8.3萬人的居民總量計算,簽約率不足3%。大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科科長陳杰輝告訴記者,“簽約居民以老年人、慢性病人為主。”
而根據廣州市家庭醫生式服務的發展規劃,到今年年底,各街道的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與轄區居民的簽約率需達到15%;到明年6月也就是一年后,這一簽約率需達到30%。以大東街為例,今年底的簽約人數就要達到約1.3萬人,是現有簽約人數的5到6倍。
同樣,位于老城區核心商圈的越秀區北京街家庭服務中心,從今年6月才正式啟動家庭醫生的推廣。該中心醫務科科長陳兆佳介紹,到今年年底,該中心的簽約數需達到7000人左右。他坦言,這項工作壓力頗大,“這需要居民自愿簽約,來我們中心看病的不一定是我們轄區的居民,而簽約人又必須要求其戶口在轄區內。”
實用指南
如何申請家庭醫生式服務?
●申請人條件
申請人為轄區居民(常住人口)。老年人、兒童、孕產婦、慢性病患者、殘疾人等群體可優先簽約。
●申請流程
攜帶身份證、戶籍或居住證明,到轄區內有開展家庭醫生式服務的社區醫院,填寫個人資料,并簽署服務知情同意書,即可完成簽約。申請人還需帶上個人病歷資料,以便醫生為其建立健康檔案。協議有效期為1~2年,期滿后可續約或另選簽約家庭醫生團隊。
家庭醫生服務怎難獲居民芳心?
目前,廣州家庭醫生服務簽約率暫難達到有關部門預估的效果。為完成簽約率目標,各社區醫院先后開展一些推廣宣傳服務活動吸引居民簽約。對于簽約率低的原因,各方有不同的觀點:醫生說,這是由于日常工作量大,人手不足,難以進一步推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稱,缺乏獎勵機制,醫生服務難有動力;專家卻認為,除了薪酬體制上的原因,根本原因是基層社區醫院的診療水平仍未獲得大多數居民的認可和信心,如能提高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則“酒香不怕巷子深”,簽約的居民自然紛至沓來。
深究原因
醫生說 任務重人手缺,怕自己精力不夠
北京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已簽約居民:未透露(該中心上月剛開始推廣家庭醫生服務)
今年底簽約目標:7000人
醫生團隊人手:30人
每一名家庭醫生將面對 簽約居民約233人 家庭病床、門診等公共衛生服務
大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已簽約居民:2459人
今年底簽約目標:1.3萬人
醫生團隊人手:30人
每一名家庭醫生將面對 簽約居民約433人 家庭病床、門診、公共衛生知識推廣等任務
沙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已簽約居民:近6000人
今年底簽約目標:9900人
醫生團隊人手:35人
每一名家庭醫生將面對 簽約居民約282人 家庭病床、門診等公共衛生服務
醫院說 盼發經費補貼提升醫生工作積極性
他山之石
上海、寧波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簽約居民每年需要交150元簽約年費
醫保基金 承擔50元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承擔50元
居民自掏腰包 支付50元
本地探討
“(有‘簽約人頭費’的獎勵機制后)起碼他們會有動力,將服務做得更好,更主動提高個人診療水平,吸引更多居民找他們簽約。而不是做多少都是一個固定的收入。”
——沙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劉世興
“(廣州簽約家庭醫生是否需要付費?)可能會參考其他城市的一些經驗,正在推動中,但具體能不能落地還不好說。”——廣州市衛計委處長吳峰
已起草《關于全面建立家庭醫生式簽約服務制度的實施意見》,目前正在征求意見。這份意見稿里提到了將制定差別化有償簽約服務包,并探索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績效考核機制等。
——廣東省衛計委
居民說 社區醫生經驗仍不足
“不知道政府有這一項免費的公共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知道基層醫療水平不如大醫院,所以在廣州工作13年,從未使用過基層醫療服務。”
——家住荔灣區的蘇先生,35歲,習慣一生病就往大醫院跑
“我女兒去年11月得了猩紅熱,當時以為是小感冒,去社區醫院看了兩次都診斷不出來,最后到大醫院一看就被確診了,隨后被轉到傳染病醫院去治療了。”
——家住海珠區沙園廣重小區的方先生,覺得社區醫生的經驗還是不足
專家說 基層醫生診療能力亟需提高
記者發現,目前基層的各大問題環環相扣。比如,居民對社區缺乏信任、利用率低很大程度源于社區醫生整體水平不高。人手不足又進一步影響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質量。居民信任度無從提升,患者不得不到上級醫院就診。
目前家庭醫生最緊急的是提升診療能力。“要培訓家庭醫生,提升他們在老年醫學、急診醫學、人文醫學、康復醫學、運動醫學、營養學等方面的綜合知識。除了做好培訓,也要提升家庭醫生的待遇。家庭醫生有能力當好健康守門人。”
——廣東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耿慶山
基層醫療衛生水平沒有得到居民的信任和支持,也是家庭醫生簽約率低的原因。“這不僅僅是就醫習慣的問題,根本原因是基層診療水平的問題。目前政府已經意識到提高基層醫療水平的問題,正在培養全科醫生,但培養人才需要時間,在培養的人才到崗位發揮作用前,建議先打破社區醫院收支兩條線制度,讓厲害的醫生自由流動,到基層開診所,先把基層醫療水平帶上來。”——廣東省家庭醫生協會會長吳育雄
推進難題
居民健康檔案暫未實現互通
“作為家庭醫生,我們承諾是為簽約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免費醫療咨詢,但這個承諾應該是建立在醫生對于患者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的。然而,醫生要做到這一點實在是太難了。”有社區醫院的負責人在采訪中指出,過去兩年,社區醫院公共衛生科的醫生通過大量的走訪,已經為社區內的慢性病患者建立了個人健康檔案,然而,由于這些檔案都是紙質存檔的,家庭醫生很難看得到,“更不要說患者曾經在市內某三甲醫院的就醫記錄了。”
該負責人表示,醫生無法了解患者的健康以及就醫情況,就很難為其提供咨詢服務,更多只能解決其就醫中最緊急、最迫切的問題。“只有全市的社區醫院、大醫院都推行電子病歷,并實現就醫信息互聯互通,才能讓居民健康檔案發揮作用。”
推廣嘗試
展現“VIP服務”打造就醫APP
大東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科科長劉杰輝本身也是一名全科醫生。在他看來,除了現有已簽約的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點人群”外,來社區做保健的新生兒也是“潛力”群體。“通過簽約,提醒新生兒家長定時帶孩子來打預防針和做兒保,相信家長也會愿意。”劉杰輝認為,最難以推廣家庭醫生服務的對象,當屬6歲以上、55歲以下,占居民人數最多的健康群體。
面對每年定下的家庭醫生服務目標簽約率,不少社區醫院“叫苦”難完成。記者了解到,沙園衛生社區服務中心的推廣做法是,在門診過程中引導居民自愿簽約就診。在該中心的門診中,簽約的居民可以提前預約醫生,直接到二樓人少的候診室看星級家庭醫生,類似享受VIP服務。而非簽約人群,只能在一樓排隊等候隨機安排醫生就診。大東街衛生服務中心則打造了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首個就醫APP,通過手機預約、在線健康咨詢等方式來推廣。(信息時報)
本篇文章來源://taozmz.cn/yc/2986.html 齒輪油泵廠家 轉載請保留鏈接。
更多產品:高粘度泵 高粘度泵 //taozmz.cn/cpzx/gnd/ | 瀝青泵 瀝青泵 //taozmz.cn/cpzx/bwb/1589.html |保溫泵 保溫泵 //taozmz.cn/cpzx/bwb/ |不銹鋼泵 不銹鋼泵 //taozmz.cn/cpzx/bxg/|三螺桿泵 三螺桿泵 //taozmz.cn/cpzx/lgb/9.html| 化工泵 化工泵 //taozmz.cn/cpzx/bwb/1597.html |船用泵 船用泵 //taozmz.cn/cpzx/yb/1598.html |汽柴油專用齒輪泵 汽柴油專用齒輪泵 //taozmz.cn/cpzx/bxg/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