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脫貧攻堅辦法“硬”措施“實”
大理州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讓全州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地不斷取得共享發展新成果惠及人民群眾。為此,大理州采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通過多項措施加大力度開展精準扶貧、脫貧工作,當地農戶的增收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增收渠道得到了進一步拓寬,脫貧成效進一步得到了穩固。
組織領導保障“強”
一是領導帶頭擔責任。大理州委、州政府把脫貧攻堅緊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多次召開高規格會議專題研究推進全州脫貧攻堅工作。大理州委書記楊寧、州長楊健帶頭聚焦脫貧攻堅,分別掛聯紅河源和黑潓江片區,經常深入今年脫貧摘帽縣鄉村調研,幫助基層解決脫貧攻堅實際困難,充分履行“一線總指揮”的責任擔當。全州副廳以上領導干部全面落實聯縣掛鄉包村幫戶責任。
二是層層壓實責任。脫貧攻堅全州實行“雙組長”制、黨政主要領導責任制、承諾制,建立“州負總責、縣為主體、鄉鎮實施、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層層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軍令狀,把壓力傳導到縣鄉、責任壓實到基層。建立脫貧攻堅督查制度,每月通報1次工作進展情況,被通報排名后2位的縣市,州政府分管領導約談縣市人民政府分管領導;連續2次排名后2位的縣市,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約談縣市委、縣市政府主要領導。
三是配強工作隊伍。實行“抽強人、強抽人”的做法,配齊配強各級脫貧攻堅領導組和辦公室,全面加強各級扶貧部門工作力量。州扶貧辦領導班子從1正2副增配為1正4副,內設機構從6個科增加為10個科,增加編制10名,并抽調10名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熟悉扶貧工作的干部充實州扶貧辦。調整擴大州扶貧辦辦公用房,州級設立脫貧攻堅作戰室。鄉鎮扶貧工作站由31個增加到63個,州縣鄉鎮扶貧工作人員由30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選派第一書記440名,派出駐村扶貧工作隊592支,隊員4083名,其中在300個貧困村的隊員達2190名。加強對駐村扶貧工作隊的管理,確保扶貧工作隊員下得去、融得進、干得好,真正變“駐村”為“助村”,做到因村派人精準。在脫貧攻堅一線培養鍛煉使用干部,州扶貧辦推薦提拔5名處級干部,各縣市從脫貧攻堅一線提拔重用了60多名干部。
掛圖作戰措施“硬”
大理州制訂脫貧攻堅作戰圖,并公示到村,全面實行“掛圖作戰”,把脫貧攻堅工作置于陽光之下,目標倒逼、時間倒排、全力加快脫貧摘帽進度。州扶貧辦分別制作了自然村、行政村、鄉鎮、縣市的掛圖作戰基本模板,下發指導縣鄉村制訂好作戰圖。州、縣、鄉鎮、村緊緊圍繞11個貧困縣摘帽、33個貧困鄉鎮和300個貧困村出列的時間表、路線圖,結合各自實際制定脫貧摘帽工作方案和作戰圖,清晰列出2016年至2018年的扶貧對象分布、脫貧任務規劃、脫貧時間表、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等信息,對貧困縣、貧困鄉鎮、貧困村和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監測管理,逐縣逐鄉逐村逐戶定目標、定責任、定措施、定成效,使各級脫貧攻堅思路更加清晰、任務目標更加明確、落實措施更加細致、幫扶責任更加明白。通過掛圖作戰,全州各級按圖指揮、按圖施工、按圖推進、按圖督查、按圖考核,實現州、縣、鄉、村脫貧攻堅總體規劃有效對接,政策銜接一致、行動計劃統一、數據口徑相同,形成州縣鄉村四級聯動作戰網絡,打出了一整套內容全面、措施到位的精準脫貧“組合拳”。
資金投入渠道“廣”
一是科學測算資金。計劃三年脫貧攻堅期,全州每年投入脫貧攻堅資金100億元以上,主要來源于各級財政資金10億元,產業扶貧貸款30億元,易地搬遷和農村危房改造貸款30億元,整合部門資金20億元,社會捐助和群眾自籌10億元。
二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今年州級財政安排的專項扶貧資金比上年增長2倍多,達1.8億元,并逐年保持增長。州級各部門當年財政預算本部門專項資金的50%,安排給當年脫貧摘帽的貧困縣、貧困鄉鎮、貧困村,確保每年6月底前撥付到項目實施縣。5月初已到位財政專項資金12.22億元。
三是加強資金整合調度。凡是能整合進入脫貧攻堅規劃的項目、資金、政策,按照各盡其責、各記其功的原則,全部用到脫貧攻堅上。為加快建設進度,今年易地扶貧搬遷貧困農戶建房補助和整村推進項目未到位的上級專項資金,由州財政先行預撥了2.7億元。把“縣鄉跑州級部門”變為“州級部門跑縣鄉”,一季度,州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共爭取中央和省到位資金90.76億元,下達4個脫貧摘帽縣資金16.18億元。四是拓寬投入渠道。聚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薄弱難題,大理州積極探索PPP項目助力脫貧攻堅,千方百計拓寬脫貧攻堅投入渠道,根據“十三五”規劃,兼顧市政交通、環保設施、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項目,州、縣市政府已經與太平洋建設集團簽訂了近千億元的PPP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兩戶合一”識別“準”
一是“回頭看”抓得實。全面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按照標準和程序對全州貧困人口進行再次識別,對符合脫貧標準的2.37萬戶8.39萬人逐戶銷號,對不符合建檔立卡條件的6.08萬人進行全面清除,對符合條件的6.09萬人重新納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建設貧困戶動態化信息管理系統,搭建了覆蓋省、州、縣、鄉鎮、村5級扶貧信息網絡平臺,達到貧困條件確保納入,達到脫貧標準及時退出,2015年減貧的6.9萬人按照要求及時退出管理系統,實現貧困戶動態管理。
二是探索推進“兩戶合一”“兩線合一”。堅持找出“最窮農戶”的原則,以“兩戶合一”為目標,采取“戶申請、組評議、村審查、鄉審核、縣審定”的方式,創新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農村低保戶“二合一”工作,把低保戶、貧困戶中最窮的農戶識別出來,真正做到了找準最貧困的群眾,用最好的政策幫扶最貧困的群眾。巍山縣組成81支工作隊478名工作隊員,對636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4687人貧困人口進行入戶走訪再篩查核實,今年1月底全面完成“兩戶合一”工作,共退出313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新納入3695戶低保戶,變動率達48.6%。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保戶重合率達50.02%。全州持續提高農村低保標準,到2018年農村低保標準與扶貧標準銜接,達到“兩線合一”。當年脫貧摘帽的縣和大理市,當年將農村低保保障標準提高到貧困線標準之上。同時,根據保障標準調整情況,逐年提高低保補助水平。
產業扶貧創新“實”
大理州圍繞貧困戶增收致富,在既定時間實現精準脫貧的目標,破解“生產容易銷售難、增產容易增收難”等問題,努力形成了“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有收入”的產業扶貧格局。
一是用實信貸扶貧資金。重點支持貧困戶參與特色產業生產經營和對貧困群眾發展帶動作用大的新型經營主體,1至4月,共籌集扶貧信貸風險補償金1.6億元,發放扶貧到戶貸款6.65億元,今年全州將籌集風險補償金3億元,發放扶貧貸款30億元以上,其中4個摘帽縣每縣不低于4億元。
二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產業扶貧。抓實動員組織龍頭企業參與扶貧開發、充分發揮村級組織作用,重點圍繞增加建檔立卡貧困戶資產性收入、資本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抓好抓實產業扶貧。賓川縣大營鎮萂村精心,采取“6+”(黨支部+龍頭企業+科技體系+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扶貧模式,村黨支部發揮示范引領和先鋒模范作用,牽頭組建天子農業合作社,合作社負責項目土地流轉,龍頭企業華僑莊園提供項目規劃、生產技術、市場營銷和技能培訓,貧困戶以5萬元的產業扶貧到戶貸款入股,合作社與入股群眾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原則,共同經營,新建240畝葡萄產業脫貧示范基地,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34戶454人,貧困戶每年可增收2萬元以上。巍山縣廟街時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發展葡萄種植,企業幫扶1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以5萬元的產業扶貧貸款入股,企業承諾每戶每年分紅5000元,連續分紅5年,5年后,由公司償還入股本金(銀行貸款),入股貧困戶不承擔風險。貧困戶可到基地打工,獲得勞務收入。祥云縣劉廠泰鑫公司“龍頭企業+農戶+貧困戶”模式,流轉荒坡地2000多畝,其中有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土地,發展紅梨、桃、藍莓和櫻桃等系列水果,貧困群眾在基地就近就地務工40余人,通過領取土地流轉租金及就地務工工資年收入2至3萬元。
三是互助資金助力產業扶貧。建立貧困村村級互助社273個,累計投入資金9828萬元,組建互助小組1769個,入社農戶2738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691人,今年上半年將實現互助資金組織貧困村全覆蓋,每個互組社籌集資金不低于30萬元。永平縣龍門鄉大坪坦村互助社扶持126戶貧困戶發展生態茶種植,茶農人均收入達7000元,生態茶產業發展已成為全村支柱產業。
脫貧攻堅氛圍“濃”
一是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組織省州縣鄉共1480個單位、5.37萬名干部職工掛包1110個村8.9萬戶,全面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工作。募集社會各方捐助資金過億元。賓川縣28家愛心企業聯合推出扶貧惠民行動,貧困戶建蓋房屋購買建材享受優惠價。祥云縣21戶重點企業掛鉤幫扶21個貧困村,村企合作開展產業幫扶,吸納貧困勞動力374人。動員全州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手機上通過中國移動“彩云優品”電商平臺開設個人“扶貧小店”,返利部分統一進入指定帳戶,作為全州的扶貧基金。
二是抓實定點幫扶工作。大理州抓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0所高校定點幫扶的機遇,加強校地合作,簽訂了43個人才培養、對口支援、教育醫療、脫貧攻堅、科技創新等多領域的戰略合作協議,加快了校地人才優勢和人力資源建設對接、學科優勢和特色優勢產業對接、科研技術優勢和資源優勢對接,大理學院更名為大理大學,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籌建全面啟動。10所高校先后派駐了3名掛職副州長、30名掛職副縣長全力支持大理州脫貧攻堅。北京大學先后派出16名醫生到彌渡縣義診,安排彌渡縣8名衛生技術人員到北大醫院、人民醫院、第三醫院進修;清華大學篩查近4萬例疑似先心病兒童,免費手術治療286人,并與南澗縣開展“農校對接”扶貧戰略;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每年破格錄取洱源縣、云龍縣優秀高中畢業生各2名。
三是實施行業精準扶貧行動計劃。全州各行業部門制定了行業精準扶貧行動計劃,按照全州脫貧攻堅時間表、路線圖,把幫扶政策、措施、項目、資金明確細化到鄉到村到戶。比如,中國移動大理分公司從2016年起三年累計投入15億元,將實現全州行政村中國移動光纖網絡、4G網絡、電子政務網絡、“寬帶鄉村”網絡全覆蓋;交通部門制訂精準扶貧行動計劃,實現全州所以貧困村通硬化路。全州上下形成了談扶貧、看扶貧、干扶貧的生動局面,營造了扶貧為先、助貧為榮的濃厚氛圍。
扶貧項目推進“快”
一是易地扶貧搬遷按規劃快速推進。大理州制定并啟動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三年行動計劃,通過三年努力完成1.24萬戶4.1萬人易地扶貧搬遷,22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成300個以上搬遷安置區(村)。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計劃建設279個安置區(村),易地搬遷9887戶3.34萬人,其中貧困戶4488戶、1.53萬人。4月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村)已開工215個點,開工率77.06%;啟動民居建設5864套,開工率35.75%;完成投資7.63億元。巍山縣大倉鎮大三家易地搬遷安置點遵循“因地制宜、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彝族特色、長遠發展”的思路,以公共活動場地為中心依山就勢布置村落,以路網井然有序安排院落,以傳統民居來統一風格,以人畜分離、廚衛入戶來改進傳統民居。賓川縣實施“千戶建新房”工程,按照“統一補助標準、統一規劃設計、統一組織實施”的方式建設,每戶補助6.8萬元,對全縣1410戶住危房、無能力建房的特困戶,采取兜底建設的措施,統一建蓋建筑面積為60平方米的扶貧安居房。
二是整鄉整村推進全覆蓋。大理州33個貧困鄉鎮、300個貧困村整鄉整村推進項目全覆蓋。今年,尚未實施整鄉推進項目的24個貧困鄉鎮全部啟動實施,整村推進2016年啟動172個、2017年啟動101個、2018年啟動27個。目前,已啟動22個整鄉推進項目,完成投資4.05億元;啟動整村推進項目建設100個,完成投資4.25億元。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整鄉整村推進、整合行業部門項目資金,實現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全覆蓋。
一場脫貧攻堅的大決戰在白州大地上鏖戰正酣,通過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不讓任何地區、任何人掉隊,堅決打贏脫貧攻堅。(完)大理州扶貧辦
本篇文章來源://taozmz.cn/yc/2373.html 齒輪油泵廠家 轉載請保留鏈接。
更多產品:高粘度泵 高粘度泵 //taozmz.cn/cpzx/gnd/ | 瀝青泵 瀝青泵 //taozmz.cn/cpzx/bwb/1589.html |保溫泵 保溫泵 //taozmz.cn/cpzx/bwb/ |不銹鋼泵 不銹鋼泵 //taozmz.cn/cpzx/bxg/|三螺桿泵 三螺桿泵 //taozmz.cn/cpzx/lgb/9.html| 化工泵 化工泵 //taozmz.cn/cpzx/bwb/1597.html |船用泵 船用泵 //taozmz.cn/cpzx/yb/1598.html |汽柴油專用齒輪泵 汽柴油專用齒輪泵 //taozmz.cn/cpzx/bxg/1599.html